1999年,俄罗斯顶尖的军工专家格罗琴科,在身边配备了8名美国保镖的严密保护下,竟然被人在大街上当众枪杀。这起事件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震动和恐慌,许多科学家从此不敢轻易出门,众多俄罗斯的顶尖专家更是连夜返回祖国万隆优配,导致美方针对科学家的策反计划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。
那么,这场连8名保镖都无法守护的致命暗杀背后,格罗琴科到底做了什么事情,为何会招致如此惨烈的结局呢?
格罗琴科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苏联加里宁格勒一个富裕家庭。加里宁格勒作为苏联的军事防线上的重要“中转站”,这座城市长年笼罩在浓厚的军事氛围中,居民们大多以从军为荣。格罗琴科的父母皆为军工专家,家族背景和环境共同塑造了他的成长轨迹。与大多数同龄孩子梦想成为军官不同,他从小便对军工技术和机械制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。
展开剩余90%怀揣着旺盛的好奇心,他年纪尚幼时便开始动手拆解、组装身边所有能拆解的物件。家中的各种物品常被他拆得七零八落,但父母并不责怪,反而察觉到了他的天赋,开始积极鼓励他的动手能力和钻研精神。正因如此,父母决定为他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,期望他未来能为国家军工事业贡献力量。
小学期间,父亲经常带他去市内的兵工厂参观,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给他介绍基础的军工知识。进入中学后,父母又陆续为他准备各种零部件,支持他亲手组装机械设备。在这样的悉心培养下,格罗琴科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,十八岁时顺利考入了圣彼得堡大学,成为少有的能读到大学的天之骄子。
那个时代,能够升入大学已是学业出众的标志,而他选择了自己最擅长也最热爱的机械专业。从此,他的人生道路一帆风顺,尽管“顺利”有时也暗藏危机。
大学期间,格罗琴科备受教授们赏识,参与了多个大型科研项目。他专注于科研,成果逐渐引起苏霍伊设计局的注意。正值冷战高峰,军备竞赛激烈,苏霍伊设计局作为关键的军用飞机研发单位,急需顶尖人才。格罗琴科的志向与设计局的需求不谋而合,他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军工制造领域,开始实现科研梦想。
在设计局中,他主要负责战斗机和各类武器的设计制造。此类工作不仅技术要求高,难度极大,作为刚出校门的新手,短时间内要有出色表现几乎不可能。但凭借过人的天赋和不懈努力,格罗琴科仅用几年时间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,赢得了设计局资深专家们的敬佩。国家资源开始向他倾斜,他的权力、地位与待遇也随之水涨船高。
成果被认可万隆优配,高层青睐,格罗琴科的爱国心和科研热情也日益高涨。他期望自己能够为国家军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。然而,随着苏联投入巨资研发武器,财政负担日益加重。科研资料必须严加保密,无法产生经济效益,长此以往财政入不敷出。
经济困难引发社会动荡,资金逐渐短缺,苏霍伊设计局面临经费削减,先进武器的研发被美国逐渐超越。科研人员纷纷为生活所迫,开始考虑转投美国。尽管如此,格罗琴科却依旧潜心钻研,从未动摇。他极力劝阻身边欲叛逃的同事,劝他们忠于国家。
格罗琴科家庭条件优越,享有丰富科研资源,留在祖国是顺理成章的选择。但并非所有人才都能像他那样坚守理想,很多顶尖科学家和王牌飞行员为了生计而叛逃。苏联政府见此情形,决心无论如何都要留住格罗琴科这个国宝级人才。
即使国家经济陷入困境,他依旧过着相对优渥的生活,衣食无忧,专注科研,难以体会普通人的艰辛和诱惑。他甚至无法理解美国的高薪诱惑究竟意味着什么。
数据显示,二战后散落欧洲的上千名流浪科学家中,近80%被美国接纳。被德国、奥地利驱逐的科技精英中,有超过60%前往美国。凭借这些人才,美国各领域迅速发展,成为全球科技霸主,占据了世界自然科学半壁江山。尝到甜头后,美国开始在各地大肆策反,目标多为经济萧条、政局动荡地区的科学家,尤其是当时风雨飘摇的苏联。
十年间,超过千名苏联科学家叛逃美国,其中部分人甚至带走了绝密文件以示诚意。美国对格罗琴科的策反计划极其重视,派出六批特工,但无一成功,甚至有人被他报警抓捕。
对他而言,只要保障温饱和科研条件,他愿为理想献身。正因如此,格罗琴科长期对美国诱惑嗤之以鼻,其忠诚度令美方头疼不已。若非后来形势突变,恐怕没人能撼动他。
彼时,苏联正深陷内忧外患,已摇摇欲坠。1991年12月,戈尔巴乔夫辞职,苏联正式解体,俄罗斯时代开启。格罗琴科无论在苏联还是俄罗斯,其地位都无大变化。但科学家的命运依赖国家支持,他享受的优渥待遇实质上消耗了苏联国力,国家难以支撑时,他的生活即跌入现实困境。
俄罗斯经济萧条,社会动荡,民众为生计走投无路,治安形势恶化万隆优配,政府无力保障科技资金。苏霍伊设计局也遭重创,若非及时转型发展航空集团,恐已难以为继。
格罗琴科职位虽保住,收入却大幅下降。他一生专注科研,如今不得不为柴米油盐发愁,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。看着妻儿生活日渐拮据,他内心涌起从未有过的恐惧。
富裕时,他心系国家与理想,鄙视叛逃同侪,忽视美国的金钱诱惑。现实暴露无遗,理想破灭,他的信念开始动摇。夜深人静时,他忍不住幻想:若去了美国,生活会是怎样?
美国派来的潜伏人员早已洞悉他的困境,清楚这位“富二代”科学家已难坚持太久。他们故意按兵不动,等待合适时机,等待他心中怨气爆发。
1993年某个傍晚,格罗琴科照常下班,准备去心仪餐厅用餐,却发现钱包空空,钱只够买全家晚饭。看着餐厅内人们优雅就餐、谈笑风生,自己这位顶尖科学家却连一顿普通饭都吃不起,心中五味杂陈。
刚走出餐厅,他陷入沉思,未察觉有人悄然接近。直到陌生男子停在面前,格罗琴科才感受到不寻常的气息,误以为是抢劫而停步。见他紧张,对方先展善意微笑,礼貌请求找处安静地方谈谈。
此人言语、举止与先前美国派来接触他的特工如出一辙,格罗琴科心中已有判断。以往遇此情形,他定会转身离开或报警。但这次,他竟鬼使神差地跟随对方进入酒吧,直到举杯那刻才意识自己的异常。
两人交谈中,对方承诺若他叛逃美国,将获年薪50万美元、一栋夏威夷黄金别墅,更有顶级实验室和巨额科研经费。换个环境,他的一切梦想皆能实现。对于一无所有的格罗琴科而言,这不仅仅是吃饭问题。
他深知自己对俄罗斯的重要性,也明白作为国家顶尖人才的价值。理想与现实的天平上,他摇摆不定。终因无法忍受生活贫困,最终选择了自私。
下定决心后,他最忧虑的是安全问题。俄罗斯不会轻易放过手握众多机密资料的叛逃者。对方理解顾虑,立即承诺派出保镖护送,抵达美国后亦有24小时安保。
最终,他的最后犹豫被打消,一个月后,在周密安排下,他登上飞往美国的航班,成为美国“英雄”。
美国兑现承诺,他住豪宅,拿高薪,上下班有8名保镖保护。生活远胜俄罗斯,但他却如履薄冰。实验室内,他潜心研究,实验室外却神经紧绷。明白自己只因还有利用价值而被保护,一旦失去价值,生存将艰难无比。
他不仅投入科研,还向美国交出了原先苏联时期的战机设计资料。从此,他从科学家彻底转变为背叛者。
六年里,他从未放松警惕。然而,当他以为风波已过,命运却已悄然逼近。
1999年那天,他照常乘坐接送车辆,途中车突然爆炸。因车辆为特制防爆车,未造成人员伤亡。贴身保镖迅速将他护住,然而,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们无力阻挡。
数十名摩托车手从四面八方迅速冲来,近距离开枪扫射,攻击凶猛精准,毫无还手之机。等他们撤离时,格罗琴科已倒在血泊中,失去生命迹象。
此案令美国科学界震动,许多俄罗斯籍科学家惊恐辞职,不敢踏出家门。一些正在与美国接触的科学家也放弃叛逃念头。
美国曾向俄罗斯询问此案,但最终不了了之。真相和凶手身份早已无关紧要,关键的是:背叛必将付出惨痛代价。
科研人员同样是国家的战士,他们的存在和贡献远比自身意识到的更为重要。
发布于:天津市阳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